返回> 网站首页
WinSock IOCP模型
yoours2008-01-21 20:43:11
简介一边听听音乐,一边写写文章。
微软信箱似乎很完美,老陈也很满意。但是在一些大公司情况却完全不同!这些大公司有数以万计的信箱,每秒钟都有数以百计的信件需要处理,以至于微软信箱经常因超负荷运转而崩溃!需要重新启动!微软不得不使出杀手锏......
微软给每个大公司派了一名名叫"Completion Port"的超级机器人,让这个机器人去处理那些信件!
"Windows NT小组注意到这些应用程序的性能没有预料的那么高。特别的,处理很多同时的客户请求意味着很多线程并发地运行在系统中。因为所有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的[没有被挂起和等待发生什么事],Microsoft意识到NT内核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转换运行线程的上下文[Context],线程就没有得到很多CPU时间来做它们的工作。大家可能也都感觉到并行模型的瓶颈在于它为每一个客户请求都创建了一个新线程。创建线程比起创建进程开销要小,但也远不是没有开销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事先开好N个线程,让它们在那hold[堵塞],然后可以将所有用户的请求都投递到一个消息队列中去。然后那N个线程逐一从消息队列中去取出消息并加以处理。就可以避免针对每一个用户请求都开线程。不仅减少了线程的资源,也提高了线程的利用率。理论上很不错,你想我等泛泛之辈都能想出来的问题,Microsoft又怎会没有考虑到呢?"-----摘自nonocast的《理解I/O Completion Port》
先看一下IOCP模型的实现:
//创建一个完成端口
FCompletPort := CreateIoCompletionPort( INVALID_HANDLE_VALUE, 0,0,0 );
//接受远程连接,并把这个连接的socket句柄绑定到刚才创建的IOCP上
AConnect := accept( FListenSock, addr, len);
CreateIoCompletionPort( AConnect, FCompletPort, nil, 0 );
//创建CPU数*2 + 2个线程
for i:=1 to si.dwNumberOfProcessors*2+2 do
begin
AThread := TRecvSendThread.Create( false );
AThread.CompletPort := FCompletPort;//告诉这个线程,你要去这个IOCP去访问数据
end;
OK,就这么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IOCP,把远程连接的socket句柄绑定到刚才创建的IOCP上,最后创建n个线程,并告诉这n个线程到这个IOCP上去访问数据就可以了。
再看一下TRecvSendThread线程都干些什么:
procedure TRecvSendThread.Execute;
var
......
begin
while (not self.Terminated) do
begin
//查询IOCP状态(数据读写操作是否完成)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CompletPort, BytesTransd, CompletKey, POVERLAPPED(pPerIoDat), TIME_OUT );
if BytesTransd <> 0 then
....;//数据读写操作完成
//再投递一个读数据请求
WSARecv( CompletKey, @(pPerIoDat^.BufData), 1, BytesRecv, Flags, @(pPerIoDat^.Overlap), nil );
end;
end;
读写线程只是简单地检查IOCP是否完成了我们投递的读写操作,如果完成了则再投递一个新的读写请求。
应该注意到,我们创建的所有TRecvSendThread都在访问同一个IOCP(因为我们只创建了一个IOCP),并且我们没有使用临界区!难道不会产生冲突吗?不用考虑同步问题吗?
呵呵,这正是IOCP的奥妙所在。IOCP不是一个普通的对象,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它会自动调配访问它的线程:如果某个socket上有一个线程A正在访问,那么线程B的访问请求会被分配到另外一个socket。这一切都是由系统自动调配的,我们无需过问。
[摘自]http://www.yuanma.org/data/2006/0730/article_1267.htm
微软给每个大公司派了一名名叫"Completion Port"的超级机器人,让这个机器人去处理那些信件!
"Windows NT小组注意到这些应用程序的性能没有预料的那么高。特别的,处理很多同时的客户请求意味着很多线程并发地运行在系统中。因为所有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的[没有被挂起和等待发生什么事],Microsoft意识到NT内核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转换运行线程的上下文[Context],线程就没有得到很多CPU时间来做它们的工作。大家可能也都感觉到并行模型的瓶颈在于它为每一个客户请求都创建了一个新线程。创建线程比起创建进程开销要小,但也远不是没有开销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事先开好N个线程,让它们在那hold[堵塞],然后可以将所有用户的请求都投递到一个消息队列中去。然后那N个线程逐一从消息队列中去取出消息并加以处理。就可以避免针对每一个用户请求都开线程。不仅减少了线程的资源,也提高了线程的利用率。理论上很不错,你想我等泛泛之辈都能想出来的问题,Microsoft又怎会没有考虑到呢?"-----摘自nonocast的《理解I/O Completion Port》
先看一下IOCP模型的实现:
//创建一个完成端口
FCompletPort := CreateIoCompletionPort( INVALID_HANDLE_VALUE, 0,0,0 );
//接受远程连接,并把这个连接的socket句柄绑定到刚才创建的IOCP上
AConnect := accept( FListenSock, addr, len);
CreateIoCompletionPort( AConnect, FCompletPort, nil, 0 );
//创建CPU数*2 + 2个线程
for i:=1 to si.dwNumberOfProcessors*2+2 do
begin
AThread := TRecvSendThread.Create( false );
AThread.CompletPort := FCompletPort;//告诉这个线程,你要去这个IOCP去访问数据
end;
OK,就这么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IOCP,把远程连接的socket句柄绑定到刚才创建的IOCP上,最后创建n个线程,并告诉这n个线程到这个IOCP上去访问数据就可以了。
再看一下TRecvSendThread线程都干些什么:
procedure TRecvSendThread.Execute;
var
......
begin
while (not self.Terminated) do
begin
//查询IOCP状态(数据读写操作是否完成)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CompletPort, BytesTransd, CompletKey, POVERLAPPED(pPerIoDat), TIME_OUT );
if BytesTransd <> 0 then
....;//数据读写操作完成
//再投递一个读数据请求
WSARecv( CompletKey, @(pPerIoDat^.BufData), 1, BytesRecv, Flags, @(pPerIoDat^.Overlap), nil );
end;
end;
读写线程只是简单地检查IOCP是否完成了我们投递的读写操作,如果完成了则再投递一个新的读写请求。
应该注意到,我们创建的所有TRecvSendThread都在访问同一个IOCP(因为我们只创建了一个IOCP),并且我们没有使用临界区!难道不会产生冲突吗?不用考虑同步问题吗?
呵呵,这正是IOCP的奥妙所在。IOCP不是一个普通的对象,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它会自动调配访问它的线程:如果某个socket上有一个线程A正在访问,那么线程B的访问请求会被分配到另外一个socket。这一切都是由系统自动调配的,我们无需过问。
[摘自]http://www.yuanma.org/data/2006/0730/article_1267.htm
文章评论
1092人参与,0条评论